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坚守传统错过时代高层持续动荡营收净利双降的华帝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11-01 17:31:05  来源:米乐官方

  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28亿元,同比下降9.71%;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下降9.19%;扣非归母净利润2.66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86个百分点,突破43%大关。经营性现金流由2024年同期的2.26亿元降至1.74亿元,同比下降22.86%。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是继2020年上半年后,华帝股份时隔5年又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华帝股份上半年财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营收净利下滑明显,但毛利却大幅攀升。据申万厨房电器行业的统计,华帝股份是上半年厨电行业毛利率增长最明显的企业。

  老板电器、华帝等本土品牌高端化已成型的前提下,华帝要想在此站稳脚跟,关键是要在高端基准之上做出“差异化”。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肌浴热水器”,华帝通过首创“高透活肌科技”,打造“高透活肌,以水养肤”概念构建了行业新的亮点,将热水器从传统工具属性升格为兼具肌肤护理功能的生活美学产品,成功在4000元以上高端热水器市场实现突破。据透露,2025年上半年,华帝燃气热水器战略品销量及销售额同比增长63.69%、74.69%。

  核心品类烟灶同样实现了高端突破,销售额及结构占比双向增长,比如,“Max 新境,厨艺新生”系列新品上市即爆款,又如从小飞碟到小飞碟Max,G5到G5Max,均为线上爆款。烟机方面推出的“冲浪洗”技术,采用“蒸汽融油+高温度高压力水冲洗”,可实现叶轮清洁率99.2%、风柜洗涤范围99.1%,较前代分别提升31%与66.6%,并实现99.99%的灭菌效果;燃气灶方面,聚能燃烧技术5.0将热效率提升至84%,锅内温度比普通灶具高76℃,更契合中式爆炒习惯;洗碗机方面推出的“双子方形全域洗”,提升了复杂餐具的清洗覆盖率。①

  在这一策略的驱动下, 2025年上半年,华帝核心品类毛利率全面得到了提升,其中烟机、灶具、热水器品类毛利率分别同比增长3.36%、3.60%与1.21%。总起来说,公司支柱品类“烟灶热”的毛利率分别提高至48.41%、48.73%和33.98%,整体国内业务毛利率增长3.34%。

  毛利攀升的另一举措是渠道更新。大多数表现在华帝构建的“产品—渠道—毛利”的正向循环中。

  京东、天猫、苏宁、五星等平台渠道累计新建店1000余家,其中新建大店超过100家,覆盖率持续攀升,毛利率达41.51%,实现显著增长。

  具体说来,华帝实践出一套运用“平台领券+到店购物+闪购到家”的运营模式,通过与抖音、

  美团、高德地图等平台合作,布局本地生活服务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京东、天猫、苏宁、五星等平台新建门店超1000家,其中大店超过100家,试图通过渠道升级支撑品牌高端化定位。

  总体来说,华帝高端渠道(形象)的扩容为高端产品提供了销售场景,拉动了整体毛利的提升,用高毛利产品带来的利润,反哺渠道投入,逐步提升渠道的服务能力与客群粘性,优化后的渠道能更好地承接高毛利产品,同时减少低效渠道的毛利损耗,形成“渠道越优—毛利越高—投入越多—渠道更优”的循环。

  假如我们把华帝的经营策略看成一张三维坐标图(通常由X轴、Y轴、Z轴构成),那么X轴和Y轴代表的分别是产品、渠道,而Z轴代表的则是品牌,三者相互协同,构筑了高水平发展的核心框架,推动华帝迈向更高阶的发展新阶段。②

  进入2025下半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方太、老板以17%左右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梯队,华帝则以10.03%的市占率位居第三。③

  万和电气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老板电器跌幅要弱于华帝股份,毫无疑问,华帝股份业绩表现最差。

  首先是华帝海外市场表现差。华帝股份海外收入占比只有一成出头。不仅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下降,从全年看,在2021年创下新高后,公司海外收入呈下降趋势。而同样是房地产下行国内销售差,万和电气能够逆势增长,与公司海外市场的增长有关。2025年上半年,万和电气国内销售微降,但出口收入增长超过25%,出口收入占比超过了40%。

  其次是主营业务下降。2025年上半年,公司烟机收入下降约10%至11.7亿元,占公司营收的四成左右;热水器收入为5.2亿元,同比下降20.7%,降幅更明显;只有燃气灶保持稳定,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7.3亿元,同比微增2%。

  和同行纷纷全力发展集成灶、洗碗机等新兴厨电相比,华帝仍然“坚守”在传统厨电领域。财报显示,传统三件套(烟机、灶具、热水器)贡献了华帝86.53%的营收,而集成灶、洗碗机、蒸烤一体机等新兴厨电品类占比不足13%。并且这些本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品类不仅营收占比仍然很低,业绩也出现了显著下滑。其中,消毒柜收入同比下滑38.59%,集成灶收入更是同比下滑45%。

  对于业绩下滑,华帝股份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厨电行业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整体虽然延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24年“国补”政策(家电以旧换新)在年底集中释放需求,导致2025年初市场出现“空窗期”。总之华帝把它归因于客观原因。

  再次是产品质量上的问题频发。据黑猫投诉反馈平台数据,截至2025下半年,华帝股份累计投诉量已达1375条,仅近一个月内就新增20条投诉,其中仅4条完成处理。

  其中,有消费者遭遇产品重复故障且售后处理不公的困境。该消费者反映:“2020年6月在天猫华帝官方旗舰店购买的燃气灶,在保修期内就两次出现旋钮卡涩问题,售后上门仅是拆开阀门擦拭回装,并未完全解决。当今年9月相同问题又出现,却被告知已过保修期,需自费80元更换配件”,该消费者质疑厂家“保内只修不换,过保即要求自费”的解决方法存在不合理性,且多次联系售后均未得到一定效果回应,感觉遭遇“踢皮球”。

  还有 “产品功能与宣传不符” 的问题。有消费者购买华帝“摩尔系列”油烟机后发现,产品无法抽吸水蒸气,导致厨房台面漏水、柜体受潮。

  全国12315平台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同样显示,华帝股份近期新增多件消费者投诉,主要涉及“经营者不履行三包义务”和产品涉嫌“冒充合格产品”等问题。

  2025年上半年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华帝研发投入1.16亿元,仅占据营业收入4.14%,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7.02亿元。而从2024年报就能够准确的看出华帝股份核心产品高端化遇到了问题。2024年,公司烟机收入增长了6.6%,但销售量增长了7.2%,收入涨幅不及销量,意味着整体上公司已开始“以价换量”。

  2025年上半年,华帝股份收入跌幅进一步加大。半年报中,华帝股份仍表示坚定推进高端化转型,实际上基本的产品均价已经下降,公司的表态跟披露的实际数据自相矛盾。④

  从渠道上看,大多数家电品牌开始发力新兴渠道如电商、直播时,华帝反而在线年底华帝品牌专卖店、乡镇网点、旗舰店数量分别为2961家、5823家和234家,相比2015年增加了235家、310家和233家。2025年,线%,线%,线下增速快,但高毛利的线上反而在下滑,线下扩张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华帝持续加码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但过于依赖线下也为未来埋下隐患。

  从产品上看,智能化厨电浪潮席卷全行业,华帝却依然坚守传统烟灶,2025年吸油烟机销售同比增长7.22%,但灶具、消毒柜、橱柜都在下滑,烟机、灶具、热水器三大品类贡献超86.8%收入,其他新兴品类加起来还不到13%。

  浙江美大等新玩家也在跑步进场,方太的集成烹饪中心客单价突破两万,浙江美大押注集成灶,火星人研发费用率高达7.78%,华帝只有4.13%。

  2025年,华帝新增专利885项,专利总量4416项,方太累计授权专利15000件,单是油烟机就有4000项,技术壁垒和产品力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传统厨电和线下渠道,成了华帝最舒服的阵地,但当行业整体往高端、智能、场景化方向升级,舒适区反而不再安全,华帝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缩。⑤

  从2004年华帝在深交所成为“厨电第一股”后,华帝并没有把握住机会。反倒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从一线掉落至二线阵营;近二十多年来,当老板电器、方太快速的提升时,华帝近乎在原地踏步。2017—2022年,其营收复合增速只有0.31%,归母净利润从5.1亿元降至1.43亿元。

  华帝的创始人团队——“七君子”,曾经约定不让家族渗透,但随着2012年优加电器和百得厨卫合并,潘叶江顺势进入管理层,开始收购元老股份。这一年,创始人之一的黄文枝成为公司唯一实际控制人,位居其余六人之上。

  2013年换届选举,潘权枝的儿子潘叶江成为华帝股份副董事长,潘垣枝和潘浩标也同时进入董事会;2014年6月,黄文枝、邓新华、何伯荣三人将其所持部分股权转让给潘叶江,随后作为创始人的关锡源和黄启均先后从公司辞职。

  2015年9月,潘叶江利用华帝股份经营下滑的困境,突然召开董事会,以“董事长要对公司业绩下降负责”为由,提出罢免黄文枝董事长一职,经过重新选举,潘叶江如愿成为了华帝股份新任董事长。

  2016年,以黄文枝为首的部分“七君子”成员起诉华帝股份,但最终以败诉告终;2022年5月,华帝股份董事会完成换届,华帝股份最后一位元老杨建辉离任,最新选举出的董事中,潘家直接占了3席,包括潘叶江、潘垣枝和潘锦枝。

  华帝股份在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上,宣布补选孙冬柏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至此,新董事会成员中,除去赵述强、麦强和孙冬柏,剩下四人均为“潘氏家族”成员。

  同时,华帝也一并修改了公司章程,删去了“创始人亲属不得担任高管”的条款,彻底改写了过去由黄文枝、黄启均、关锡源、李家康、关锡源、杨建辉、潘权枝“华帝七君子”定下的“不许亲戚进厂”的老规矩。

  此举无疑导致“老臣”与“新掌门”的矛盾升级,以至于发展为公开的公司内斗。

  2023年,3月25日,华帝股份披露《关于控股子公司华帝电子2022年度审计进程受阻的提示性公告》称,因华帝电子原董事长吴刚不配合公司审计工作的开展,公司2022年度审计进程受阻,公司及审计机构多次与吴刚沟通,敦促其积极努力配合上市公司审计工作,但均沟通无果。

  此后,有新闻媒体报道称,华帝股份华帝股份派人强行控制了华帝电子保安室,并暴力打开了资料室的门,华帝电子随之报警。而华帝股份在回应争议时,表示“强闯子公司”、“抢夺财务资料”、“限制人身自由”等消息严重失实。

  2023年3月,华帝原董秘、子公司华帝电子董事长吴刚向媒体爆料,华帝派保安强行限制其人身自由,并意图抢夺财务资料。并且还向媒体透露,因为华帝股份持续削减给华帝电子的订单,并转移给别的企业,导致华帝电子陷入亏损状态。

  华帝则对外宣称减单是正常的供应商优化行为,并非刻意针对华帝电子。其实在遭遇减单之前,吴刚在华帝管理层的位置已经边缘化,2022年卸任董秘一职,从常务副总裁调整为资深经理级别。很明显这就是一场新党旧臣之间的较量。

  2023年7月华帝发布了重要的公告,以7853.38万元收购华帝电子剩余60%股权,内斗风波才告一段落。⑥

  实际上,潘叶江掌权十年来更换4任总经理,平均任期不足两年,营销体系更时经历7次架构调整,大换血式的持续“内斗”风波下,使华帝白白错失十年大好时间,让帅康、万和等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多家机构预测,市场对华帝股份2025年的净利润预期均值约为4.99亿元,较2024年预计有所增长。同时,机构给出的目标价平均为7.89元,较当前股价有一定提升空间。机构看好华帝的逻辑主要基于其盈利能力的改善、产品结构向高端升级以及渠道优化带来的潜力。

  就目前而言,短期内,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和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是其最大的外部压力。在企业内部,如何彻底平息治理纠纷、重塑稳定的管理团队和保障产品的质量,是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但也不乏潜在的亮点,华帝的高端化战略若能成功执行,有望帮助其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利润空间。不管怎么说,与竞争对象比拼中已输了一头的华帝要是再不洗心革面,迎头赶上,只会被竞争对手越拉越大,最后彻底掉队。


上一篇: 从方太的“中国范式”看到中国式现代企业未来发展之路